10月10日下午2點,上課鈴響后,武漢市江漢區(qū)北湖小學的教學樓里突然熱鬧起來,學生們移動課桌椅,拿出掃把、拖把、抹布,開始了“大掃除”。像這樣完全由學生自己動手的全校大掃除,該校已經(jīng)不知道有多少年沒有舉行了。不久前,學校不再聘請物業(yè)公司的工人維護校園清潔,要求學生們自己參與到勞動中來。
為什么這樣做?
武漢市教科院基礎教育研究所所長張漢強介紹,近年來,由于安全、獨生子女溺愛、教育目標精細化等原因,勞動教育被淡化了。其實,勞動一直是教育的重要載體,的教育方針中也有“教育與生產(chǎn)勞動相結合”的要求。“北湖小學讓大掃除重回校園,值得點贊,不光是培養(yǎng)學生的勞動意識、勞動能力,也是在培養(yǎng)他們的責任心和團隊意識。”
這樣做好不好?
真的是太好了。小編以為,今天大家討論中國教育出現(xiàn)這樣那樣的問題,從學生端的角度說,一個重要的問題,就是勞動不夠。很多知識是需要要通過勞動才能成為真正掌握的真知的??上В捎诜N種原因,勞動教育被淡化了。
如今的學生在家里缺乏勞動,到了學校更是沒有勞動課。祥哥讀小學時,還需要挑柴火去學校,才能蒸飯。到了初中、高中,學校也都有班級衛(wèi)生包干區(qū),每周都有幾節(jié)勞動課。缺乏勞動,對生活卻失去很多感知機會。
光是讀詩“誰知盤中餐,粒粒皆辛苦”是體會不到勞動的“辛苦”和“快樂”的。只有去體驗一下,才能感知。
讓孩子適當參加勞動,有百利而無一害。
美國幽泉學院能給我們什么啟發(fā)?
幽泉學院(Deep Springs College,也譯為深泉學院)坐落在美國加利福利亞州與內(nèi)華達州交界處的死亡谷(Death Valley)沙漠深處的一片小綠洲,學院創(chuàng)辦于1917年,校訓為:勞動,學術,自治。
在與世隔絕的沙漠深處,學生一邊放牧,一邊進行強度的學術訓練,學校一切運營管理(包括教授聘請、校長任免)也由學生表決自治。兩年學制結束后,學生會獲得副學士學位。根據(jù)深泉學院此前的統(tǒng)計數(shù)據(jù)表明,大部分畢業(yè)生轉(zhuǎn)入哈佛、耶魯、康奈爾等常青藤學校繼續(xù)大三學業(yè),約有2/3拿到學士學位,更有1/2獲得博士學位。
一旦被幽泉學院錄取,那就意味著學生可以省下了每年大約5萬美元的學費和生活費,學校為每一位學生提供全額助學金。但代價是每個星期30個小時的苦力勞動。
學校有約200頭牛,以及馬、羊、豬、雞的動物,并在一小片綠洲上種有蔬菜。學生們需要和校工一起在牧場放牛、耕種。除了正常課堂學業(yè)之外,每名學生都需要擔任一項職務,包括每天清早四點鐘起床去牛棚擠奶、為牲畜喂食添加飼料、駕駛拖拉機播種、搬運木材、挖掘水渠、放牧牛羊、宰殺牲畜、食堂做飯等等。咱們想想,這么多事兒干下來是不是會對生活有更加深切的理解。
幽泉學院認為每一個人都是這個自給自足的小社區(qū)不可缺少的一部分。幽泉教會大家的一個道理是:理解每人應有自己的職責。不論是廚師、擠牛奶的、技工,還是飼料工和圖書管理員,都對整個團體的利益至關重要。如果你修不好拖拉機,可能誰都吃不上飯;如果你早上睡過頭忘記了擠牛奶,那么全校人一整天都沒有牛奶喝。
勞動是學校的一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。學校的理念就是,勞動和政治是教育的一部分。整個學校位于山谷中的一個私人農(nóng)場,是一個自給自足的社區(qū),好像傳說中的桃花源,而整個農(nóng)場的運作,就靠這些學生和老師的勞動。
美國幽泉學院的辦學模式不見得有可復制性,但其強調(diào)勞動的理念還是值得肯定的。